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全球超50%的人体重超标!做对AYX爱游戏这5件事让减肥更简单

2023-08-24 10:26:5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影响健康的重大问题,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每年有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。世界肥胖联盟(World Obesity Federation)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若不采取任何预防、治疗等干预措施,在2035年,世界将会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超重或肥胖。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高血压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种疾病相关。随着医学界对于超重和肥胖的认知不断加深,包括药物、手术、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治疗措施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。

  此前,《内科学年鉴》(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)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举办了内部研讨会,讨论目前超重和肥胖症干预所面临的临床挑战,本次研讨会的要点内容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。《医学新视点》结合相关研究,与您一同了解关于肥胖症治疗的那些事。

 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,主要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。肥胖症可遗传,有家族史的人群罹患肥胖症的风险更高,因此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很有必要。此外,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,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像慢病管理那样管理肥胖症,例如,当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时,我们并不会停止高血压管理,同理,当肥胖症患者达到目标体重时,我们也不应该停止体重管理。与其他慢性病相似,肥胖症也可能随着时间发生进展,需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。

  《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》提出了超重/肥胖成年人临床肥胖症干预方案,希望帮助患者达到理想体重。

  体重指数(BMI)是衡量肥胖症的重要指标,但BMI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。不同族裔、性别的人群,BMI特征并不能一概而论。而且,BMI无法直观反映身体结构和肌肉质量,比如,有些人BMI在正常范围内,身体脂肪率很高。仅依靠BMI指标,可能会大大漏诊肥胖。近日,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,若使用腰围联合BMI,与仅凭BMI诊断相比,漏诊的肥胖成年人比例降低了近一半,若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(DXA)体成分分析,评估发现的美国成年人肥胖人数是BMI评估发现的两倍。研究人员建议将BMI与其他有效的衡量指标结合使用,包括但不限于内脏脂肪、身体肥胖指数、身体成分、相对脂肪量、腰围和遗传/代谢因素。

  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BMI的部分局限性,更适合亚洲人的BMI标准也被提出,不过研讨会小组成员一致认为,仍需要更好的衡量肥胖症指标。

  近日,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纳入了1800多万美国超重和肥胖症患者,发现尽管大家都知道有效减重可获益,但仅有1/10的人能达到减重5%的目标。此外,还需要考虑如何维持体重不反弹的问题。数据显示,约80%的患者体重会在5年内逐渐反弹到减重初始状态。

  因此,对于肥胖症患者而言,仅依靠饮食改变和运动不太可能获得长期益处,无论是哪种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,仅有10%~25%的患者能够减重≥10%并长期维持,其余患者需要增加其他干预措施,才能达到减重目标。

  目前,已有多款减重药临床研究数据公布,如retatrutide、tirzepatide、司美格鲁肽等均达到了很好的减肥效果,值得期待。此外,减肥手术也是安全有效减重方式,不仅能够使患者体重持续降低,还可以减少患者食欲。不同于生活方式干预,减重手术是让患者食欲下降而自愿少吃,从而达到减重目的。目前,约85%的减重手术所采用的术式为袖状胃切除术(SG)和Roux-en-Y胃旁路术(RYGB)。一项来自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显示,90%以上的中国患者减肥手术后体重显著减轻,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!

  因此,随着减肥药物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,改变生活方式应成为多种干预措施的一部分,将健康生活方式视为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必要条件,AYX爱游戏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减重的目的。

  正如前面所介绍,减肥药和减重手术都在快速发展,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需要肥胖症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参与和决策,患者需要了解关于治疗方案的预期获益和风险等信息。

  肥胖症的治疗涉及到多学科,可能需要初级保健医生、肥胖专科医生、外科医生、营养师、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等共同参与。初始的治疗强度需要考虑到肥胖的严重程度和已有合并症的情况。考虑到罹患肥胖症的人越来越多,各学科在患者教育方面应更加注重预防和关注肥胖症的发生。

  最后,研讨会小组成员表示,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有效治疗超重和肥胖的时代。不断提升对于肥胖症病理生理的认知,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,改善患者预后,提高生活质量。

  [2]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,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,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,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.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[J].中华流行病学杂志,2022,43(5):609-626

href=""

搜索